新闻中心
-
美科冰箱 2020冰箱行业关键词年终盘点 2021年初,新冠疫情又呈现抬头迹象,令刚刚回暖的家电行业,再次面临压力。回首已经结束的2020年,在上半年,疫情的阴霾重创了整个家电行业,冰箱作为有代表性的大家电产品,也度过了灰暗的一年。本篇文字试图纵观冰箱行业全局,捕捉关键词汇,既是2020年冰箱行业的落幕,也是2021年新的开启,希望能够为冰箱行业未来的发展引出一些话题。 坚挺 受今年疫情影响,家电产品的销售几乎都遭遇滑铁卢,尤其是传统大家电产品,比如空调和电视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是冰箱产品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冰箱产品国内零售量同比下滑24.8%,零售额同比下滑30.8%,上半年零售量同比下滑7.4%,零售额同比下滑11.4%,1-3季度累计零售量2350万台,同比下滑4.3%,零售额624亿元,同比下滑7.1%,下滑幅度相较于其他大家电都要小。在出口方面,冰箱也表现不俗,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冰箱出口量为6307万台,同比增长33.7%,出口额为514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长幅度大于空调、洗衣机以及液晶电视。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冰箱行业都表现出坚挺的一面。 涨价 今年下半年,家电原材料“涨声一片”,反映到市场上是商品的零售价格提高。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冰箱下半年的市场均价较去年同期有所提高,尤其是线下市场,维持在7~8%的增幅。在冰箱原材料成本中,塑料部件成本约为25%,占比最大,另外钢材、铜材、铝材的成本占比依次约为15%、10%、2%。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不断攀升,有数据显示,十一前某企业下达的涨价通知中提到,冰箱洗衣机冷柜空调主要原材料成本在三季度大幅上涨:异氰酸酯(黑料)上涨7000元/吨,增长了67%;白料上涨5000元/吨,增长了56%;HIPS 料上涨800元/吨,增长了8.5%;GPPS料上涨300元/吨,增长了3.7%; ABS料上涨2900元/吨,增长了27%,钢材上涨800元/吨,增长了约15%;铜铝分别上涨1万元/吨、2600元/吨,增长20%以上。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今年仍在继续,向下传导到产成品,市场价格将会持续上抬,而涉及到有一些出口订单的企业,由于很多订单是前期签订,其利润必然会受到很大影响。 净味&保鲜 2020年的疫情引起了消费者对杀菌、健康等话题的广泛关注。冰箱产品作为食物储存用途的家电产品,消费者对其健康属性的要求更高,而今年黑龙江出现的“酸汤子”中毒事件,更是把消费者对食物健康、安全的意识提升至新的高度。今年企业发布的新品冰箱主打功能都围绕在净味、保鲜、食材管理等方面,美的冰箱凭借PST+超磁电离净味两项技术做到19分钟净味,美菱十分净系列冰箱宣称凭借MNC+长效净味杀菌技术可以“十分钟快速净味”,海信推出了具有食材管理功能和真空保鲜的冰箱,并联合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推出了《2020年冰箱食材管理白皮书》。这些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以及诸多具有净味功能的冰箱新品上市,说明企业聚焦在冰箱的“保鲜”本质上。 多门 冰箱行业一直延续着向大容积发展的趋势,因此容积相对较大的多门和对开门冰箱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多门冰箱,由于其更新颖的外观和更细分的存储分区,在众多门体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局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多门零售量市场份额较去年增加近7个百分点,达到42%,其中四门十字冰箱是多门冰箱的主体,其零售量占据整个冰箱市场的34.7%。从简单的数值分析,多门冰箱挤压了三门冰箱和两门冰箱的市场份额,但是从冰箱门体的发展趋势来看,两门冰箱将是下一个绝迹于冰箱市场的细分品类,其将被三门冰箱取代。三门冰箱相对于两门冰箱,具有占地面积相当,但容积更大,空间更多、更细分的优势;而多门冰箱的市场份额仍保持扩大趋势,从中衍生出的中式三门、法式四门等细分门体,也将快速成长起来。 细分 冰箱作为居家必备的食品储藏家电在我国家庭已经广泛渗透,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底,冰箱(柜)的百户保有量已经达到100.9台。因此今后消费者对冰箱的需求将倾向于产品的细分和升级,比如母婴冰箱等。消费升级带来了消费者需求的细分,专属于孕妈、婴幼儿的冰箱逐渐进入消费者的选购清单,它能够为女性提供专属药品、化妆品的存储空间,为婴幼儿提供专属的母乳、辅食存储空间,因此成为冰箱细分市场的一个方向。消费者对这种冰箱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功能上的要求都更加苛刻,一些企业已经尝试推出复古冰箱,或者是在现有的产品中,单独加载母婴食品专区。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2020年10月份联合众多企业制定了《母婴家电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其中涉及到冰箱产品就包含母婴功能区域的温度、湿度、材料溶出物等标准。 智能 冰箱产品搭载智能功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是目前冰箱的智能化还处在初级阶段,一块屏幕,一个WIFI模块还不能代表冰箱的智能化。智能冰箱应该学会“思考”,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有针对性、实用的信息,比如上文提到的食材管理功能,为消费者提供食材储存时间,推荐合理健康的菜谱,这也是智能的一种表现。美的集团旗下的COLMO冰箱,可以通过AI全食智鲜技术,在后台匹配最精确的存储模式,帮助用户提供饮食营养。其实冰箱的智能化还需要工程师做出更多的探索,比如智能化的存储、智能化的控制、智能化的物联云服务等等。 高端 今年冰箱向高端产品的过渡也非常明显,虽然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市场售价提升是一个方面,但是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的家电产品也是不争的事实。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线下市场10000元以上的冰箱零售量份额明显增加。 家电生产企业也加强了高端市场的布局,如H旗下的KSD品牌。家电厂家纷纷布局高端家电产品是由于我国家电行业已经进入了由大到强,国货盛行的阶段,消费者在积累了丰富的家电使用经验以后,希望得到功能更强大,使用体验更好的家电产品,因此“需求引发供给”,家电厂家非常迫切地推出了符合消费者期许的高品质产品。 疫情还没有结束,家电业向前发展的道路也不是坦途,但是,只要家电厂家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踩对行业发展的节拍,困难都会踏过去。冰箱行业面对的是庞大的替换市场,谁能真正抓住消费者,抓住消费者真正的需求,谁就能笑对当前的困难。
2021-01-19
查看详情 -
美科冰箱 缺什么补什么这或是家电业大道 缺什么,就得补什么。对于2021年的中国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商业恶战,一场又一场未知的竞争变化,唯一能做的就是快速补全短板、快速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的短板和不足。 承认不足、找到短板、迎头赶上、缺啥补啥,才是产业的王者和企业的正道。 过去数百年以来,纵观全球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历程,没有一个品牌自诞生之日起就是高端、奢侈;同样也没有一家企业从问世之初就能技冠群雄、无人能敌。所有今年以来在市场上各行各业的王者和霸主们,都是需要经历一轮又一轮的风雨洗涮和对手挑战。这就是产业的定律,更是行业的规律,从来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绕开和躲避竞争与困难。 对于2021年的中国家电厂商来说,解决增长和发展的大命题,手段其实很清楚:一是,在外部一线市场上,不断突破,变促销为动销、变卖货为体验,变客户为粉丝;二是,在内部经营管理上夯实根基,查漏补缺,通过“大刀阔斧、大干快上”等手段,集中资源解决缺什么补什么;三是,打通内外、纵横结合,通过内外兼修、上下同心、产业链共赢等手段和理念,全面推动企业在行业和市场的破冰前行。 简单来说,对于所有家电厂商来说,当前不要在乎什么面子和名声,就从务实从严的角度采取“哪个环节不行,就集中资源进行突破”,“那方面能力薄弱,就集中力量正面解决”。绝对不能再像过去20年前、30年前那样,还期待可以通过“等一等”、“绕远路”等手段避开正面的竞争,搞迂回竞争策略了。必须在所有的短板、长项等方面正面硬碰硬的竞争。 比如,从手机行业跨界进军家电业的小米,这些年来给外界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大型组装厂”,没有技术性可言。但,最近几年来在小米逐步于一线市场竞争中通过“扬长避短”站稳脚跟之后,公司创始人雷军突然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全面狠抓技术创新,并提出“技术立业”的战略目标,不只是设立小米年度技术大奖,营造并激励公司内部的创新氛围。同时也有意通过一系列“非低价”有差异化功能卖点的旗舰产品,赋予品牌更多的价值。这就是典型的“哪里不行补哪里”。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家电企业和商家中并不少见。这些年来,一大批家电企业的转型升级,表面上看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满足时代竞争的需要,实际上都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短板和软肋。比如说,苏宁创始人张近东前段时间说,服务是苏宁的产品、服务只有0分和100分、要让用户“占便宜”。这一系列口号在苏宁抛出来有10多年的时间来,只是阶段性的说法不一。如今还需要张近东持续不断地讲,正是因为在这方面苏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一旦做好服务将是苏宁与其它零售商实现差异化竞争的筹码。 显然,无论是过去几年来美的集团打造的科技创新驱动平台,还是格力电器一直在努力落地的“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或是海尔智家提出的“真诚到永远”,以及海信集团的“技术立企、稳健经营”等一系列对外呈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或文化理念,本质上都是基于企业在发展、变革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弥补短板、打开新局面、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从某种角度来看,只有敢于直视自身缺点的企业,才能突破市场发展的天花板,重整企业变革的勇气和斗志。 正面困难、直视不足、解决问题,才能找到应对各种多变市场竞争环境下的方法和手段。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所有家电企业和商家来说,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市场困难,也不能只看到对手的逆势增长,还需要看到未来的机会,以及同行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一步步、一点点地不断努力去突破和寻找。
2021-01-11
查看详情 -
“一人份”家电成新宠! 迷你电饭煲、一人食养生壶、小型洗衣机……“一人份”家电成为人们品质生活的新选择,也是消费升级的新风口。 几乎覆盖了厨房电器全部品类 家住上海的何小姐最近入手了一款“一人份”电饭煲。“我平常在家都是一个人吃饭,使用常规电饭煲烧出三四人的量,吃不完倒掉觉得很浪费。”有了迷你电饭煲,何小姐可以根据自己的饭量淘米烧饭,再不会遇到因为米少连锅底都盖不住的尴尬。 而“精致青年”王先生一直使用小型洗衣机。“一个人住不会有太多换洗衣物,通常3公斤的量就够了。”王先生说,“‘一人份’家电已成为我生活的必需品,迷你洗衣机占用空间小功能全,非常适合在外租房独居的年轻人。” 如今,越来越多的“一人份”家电出现在电器市场。据天猫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一人份”厨房电器的同比增速是厨房电器整体增速的2倍,共售出230万件迷你厨房电器,其中广州、上海、深圳、北京、杭州等地的销量占比达到18%。 火爆的市场催生更多小型电器的诞生。“以往市场上主要是一些知名大品牌产品,现在很多小众品牌也在生产兼具时尚性和功能性的‘一人份’电器了。”天猫厨房电器行业运营朱明璇说,“‘一人份’电器的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以厨房电器为例,从传统电饭煲、电热水壶扩展到三明治机、电热杯、豆浆机、破壁机、咖啡机,几乎覆盖了厨房电器全部品类。” 热销是消费升级趋势的具体体现 “一人份”家电的出现更好满足了当代人们生活中出现的新需求新变化。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是“一人份”家电销量火爆的首要原因。“家庭的常规标配不再只是一家三口,很多原来的三口之家都拆分成了独居子女与一对夫妇的两类小家庭。”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说,“因此,小型电器更适合当下社会的家庭结构,不会造成过多的资源浪费。” 多样化功能需求带来的消费升级是另一个诱因。记者从苏宁易购平台了解到,除电饭煲、烧水壶等常用品类外,特色功能品类的“一人份”家电销量也有大幅增长,如迷你烤箱同比增长102%,隔水炖盅同比增长179%,破壁料理机的订单量更是增长了855%。 “以厨房类‘一人食’家电市场为例,现在人们对厨房用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最简单基础的功能,而是向着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朱明璇说。 在消费者看来,“一人份”电器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因一档视频而被“种草”的鲍女士今年购买了一款飞利浦手持多功能吸尘器,她说:“这种小型吸尘器不仅可以吸尘还能湿拖地,使用过程中可以手持,用完了可以壁挂收纳进柜子,完全符合我极简派的生活作风。” 小米米家的品牌负责人表示,他们发现当消费者具有更高的审美标准和消费能力时,就会更倾向于购买符合个性化需求的精致产品,来彰显个性和生活态度。“一人份”家电热销就是这种消费升级趋势的具体体现。 商家看到了“一人份”经济蓝海 “一人份”家电市场的火爆让商家看到了另一片蓝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年收入已经达到2万美元,这是国际公认的发达国家(地区)的收入门槛。“当人们的收入增加,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会增加,而这些具备各类功能的‘小家电’让我们能够体验到更高品质的生活。”刘远举说。 京东方面表示,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精准地被电商平台捕捉到,并通过反向定制的方式,与品牌方一起为市场提供更多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商品。未来这样的趋势会愈发明显,更多细分品类的商品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老牌厨具品牌jy近年来也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战略调整。“我们发现小容量、高颜值、易操作、易收纳的厨房小电器近年来很受欢迎,且使用场景不断丰富,从厨房到客厅,从办公室到酒店,从居家到旅行。”九阳电商中心产品运营总监潘志峰说,顺应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九阳推出了一系列“一人食”产品,且产品品类还在不断扩展。 阿里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消费者在该平台网购家电过程中搜索最多的年度五大热词是“多功能”“一体”“迷你”“便携”和“智能”,这些功能也代表着消费群体对于小家电的趋势消费。 其实,一人份和定制化产品在海外也有相应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在日本等地,当地商家开发了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功能、不同式样的产品。”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说。 “‘一人份’家电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市场不断扩大,人们的‘精致生活’需求将向其他领域延展。”杨雄表示,如今日本等地已经出现“一人座”餐厅、单人卡拉OK店等,这些新奇有趣的生活服务设施未来可能也在我国收获不小的商业机会。
2020-12-28
查看详情 -
2020年嵌入式厨电的发展趋势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客厅经济”向“厨房经济”转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到来,也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厨房烹饪上,对厨房电器的关注度随之提升。在房价“寸土寸金”的时代,中国厨房面积以5-8平米居多,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厨电产品面临着一场空间争夺战。能够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同时还能和整体家居融为一体的嵌入式厨电产品应运而生,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嵌入式厨电进入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开始大规模发展不过十余年。从2016年开始,嵌入式产品出现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都在100%以上。2018年以后,受房地产市场拉力不足影响,增长幅度逐渐放缓。今年在疫情影响下,厨电行业整体承压,嵌入式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经过分析与总结有以下三点: 1.从品类看:一体机产品的渗透率提升最快 当下80、90后已经成为厨电用户的主力军,西式餐饮及烹饪方式越来越流行。今年上半年,全民“下厨房”的热潮也刺激了电烤箱的产品需求。与此同时,用户对饮食健康越来越关注,“原汁原味”、“少油”等烹饪关键词深入人心,电蒸箱的需求也在提升中。能够同时满足两种功能需求的一体机产品,在今年增长十分亮眼。据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数据,2020年1-10月,嵌入式一体机(蒸烤、微蒸烤、微烤、微蒸)产品规模为16.7亿元,同比增长12.1%。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嵌入式产品安装受限,销售份额部分让位于台式产品。而嵌入式一体机产品由于集成化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容积段选择,销售回暖速度较快。特别是蒸烤一体功能产品,份额已经达到90%以上。 2.从容积段看:不同品类呈现差异化发展趋势 在嵌入式产品的容积上,由于不同品类的性能和使用目的不同,故也呈现着差异化的方向。整体来看,用户对于嵌入式电烤箱的大容积需求最为强烈,今年70L容积段产品同比增长较高,达到11.6个百分点。其他品类则容积段比较稳定,嵌入式电蒸箱容积段集中在38-42L,嵌入式一体机集中在40-50L。考虑到产品体积和使用成本,嵌入式向大容积方向的升级将逐步放缓,用户更关注的是产品性能和使用体验方面。 3.从技术指标看:智能、高效、清洁是产品发展方向 虽然嵌入式厨电产品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不长,还属于普及前期,但产品在普及的同时仍在不断迭代升级。前期的产品升级主要集中在容积和内胆材质上,近几年的趋势则是提升烹饪的智能化和健康化体验。虽然销量受到疫情影响,但嵌入式产品的功能升级并未停滞。比如能够高效烤制整只鸡或羊腿的旋转烤叉产品,在今年销量渗透率提升了8.1个百分点。说明消费者对产品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技术指标的升级也充分拉动了产品的溢价能力。 当前厨房经济不断发展,嵌入式厨电乘势而起,在普及的过程中完成自身的迭代升级。虽然在宏观上仍然面临一定的不利因素,如疫情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等,但在消费升级的不断推动下,嵌入式厨电产品仍然有光明的未来。
2020-12-15
查看详情 -
意不意外?五大类厨电的最大出口市场是同一个国家 最近的行业新闻里,厨电出口走红的信息频现,让市场惊喜连连。产业在线监测数据也显示,2020年1-9月中国厨电出口量14996.5万台,同比增长3.0%,出口额为567479.4万美元,同比增长9.5%。 回看前三季的厨电出口,是先抑后扬。一季度受春节休假及国内疫情爆发的双重冲击,厨电全线产品出口接连下滑。到了二季度,全球疫情蔓延,厨电出口继续受挫,尤其是安装类的大厨电,但随着中国对疫情的控制,厨电企业产能迅速恢复,从6月起出口市场不断活跃。三季度保持稳定上升趋势,月度同比幅度分别为22.2%、22.1%、30.8%。 2019-2020年厨电行业出口月度走势对比 包含产品:油烟机、燃气灶具、微波炉、电烤箱、电饭锅 这其中,中国厨电的主要出口国市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口企业又在哪些市场逆势翻盘?不同的产品呈现出不一样的表现。 燃气灶具 燃气灶具出口产品跟内销产品有很大不同,出口的多为台式机,不会受安装限制,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需要安装的烟机。据产业在线统计,2020年1-9月燃气灶具出口量3726.8万台,同比增长7.6%,出口额175018.8万美元,同比增长25.5%。 其中,美国是燃气灶具类产品的最大市场,今年前三季出口量同比增长24.6%,占比已超四分之一;出口额市场占比接近一半,同比增长31.6%。出口均价不断攀升。 受饮食习惯影响,出口潜力较大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如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孟加拉,前三季的出口量同比增长分别为30.7%、21.8%、23.2%、53.2%,出口额同比增长依次为74.2%、90.4%、57.6%、93.0%。 2019-2020年燃气灶具主要出口国市场份额量额对比 油烟机 油烟机作为安装类厨电,市场需求跟当地房地产行业复兴程度息息相关,出口订单恢复程度也要晚于其他厨电产品。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0年1-9月油烟机出口量为761.7万台,同比下滑4.4%,出口额同比下滑0.4%。 其中,美国、印度为油烟机出口的TOP2市场。美国依然是第一出口市场,占比相对比较稳定,出口量同比下滑2.8%,出口额同比增长9.8%。第二大出口市场印度受疫情影响严重,市场需求缩水,出口量同比下滑23.9%,出口额同比下滑20.0%,从月度趋势来看,印度烟机订单在9月开始逐渐增加中。 前三季度表现整体表现较好的潜力市场为荷兰、德国和韩国,出口量同比增长分别为64.0%、34.6%、10.5%,出口额同比增长分别为74.2%、47.0%、32.8%。 2019-2020年油烟机主要出口国市场份额量额对比 微波炉 据产业在线监测,2020年1-9月微波炉出口量4683.2万台,同比增长5.7%,出口额225473.8万美元,同比增长3.1%。 其中,美国市场出口量占比已超三分之一,同比增长39.2%,出口额占比接近一半,同比增长27.4%。市场订单在8、9月份出现了集中爆发增长。 微波炉的潜力市场有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泰国,出口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6.9%、8.4%、20.8%、100.4%,出口额同比增长分别为9.2%、2.6%、15.7%、80.3%。 2019-2020年微波炉主要出口国市场份额量额对比 电烤箱 产业在线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9月电烤箱出口量2322.9万台,同比增长13.6%,出口额77737.9万美元,同比增长13.3%。 其中,美国市场出口量占比超三成,同比增长38.2%,出口额占比更是高于出口量,同比增长27.3%,台式产品在当地更受欢迎。潜力市场有德国、荷兰、韩国,出口量同比增长分别为21.3%、12.9%、30.2%,出口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9.6%、29.1%、81.2%。 2019-2020年电烤箱主要出口国市场份额量额对比 电饭锅 受产品特性以及市场饱和度影响,2020年1-9月电饭锅出口量3501.8万台,同比下滑8.3%,出口额50638.0万美元,同比下滑3.7%。 美国市场出口量占比依旧在第一位,同比增长28.4%,出口额则同比下滑10.7%。由此可知,中国电饭锅在美国市场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以价换量策略,竞争力偏弱。泰国市场与之相反,出口量同比增长31.0%,出口额增长73.0%,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泰国有机会超越美国跃居第一位。 其他潜力市场还包括越南、马来西亚、韩国,出口量同比增长分别为5.9%、15.6%、4.3%,出口额同比增长分别为65.1%、24.6%、-29.4%。 2019-2020年电饭锅主要出口国市场份额量额对比 归根究底,厨房家电出口市场的热度主要来自于“宅经济”和“厨文化”的兴起。疫情让全世界的消费者在家时间变多了,厨房成了人们大显身手的主要战场。其中,小电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微波炉及电烤箱上,这两类产品烹饪美食简单迅速,订单需求爆棚。 从区域来看,美国依然是中国厨电出口的最大市场,各产品都取得了不俗增长。而受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市场潜力需求仍在,企业可以继续深挖。从量额对比来看,厨电企业在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市场策略。 总之,2020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贸易摩擦、中印关系紧张等给厨电企业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但从出口数据来看,中国厨电制造能力是其他国家无法取代的,各国市场对中国的依赖也不是短时间能摆脱的,四季度的厨电出口预计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2020-11-18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
6
下一页